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知识习题(9)

【 liuxue86.com -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3: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

  成熟、系统、简洁、便用、统一、规范的文字体系,是书籍编辑出版的最基本条件。这个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出现的古代字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过程的发展轨迹,也为汉字体系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统一文字后,李斯编《仓颉》七章,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母敬编《博学》七章,后世学者推断,它们可能是用来作为小篆字体的范本并教授童蒙的。汉代的“闾里书师”曾把这三部书合而为一,统称《仓颉篇》,断60字为一章,共55章,合3300字。汉代扬雄续《仓颉篇》撰《训纂篇》,有5340字。许慎作《说文解字》,有9353字(不计“重文”)。梁顾野王撰《玉篇》,有16917字。宋司马光修《类篇》,有31319字。明梅膺祚撰《字汇》,有33179字。清《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字书积累了不同时期产生的文字,而字数的增多,一是由于为适应各时代表达新词语的需要而增造了新字(包括用增益偏旁的方法以表现新意的孳生字),一是由于文字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当多的异体字和俗体字。实际上日常使用的有六七千字。

  第2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6:近代出版物的变化;

  中国近代是社会激烈动荡,中西学术、新旧思想猛烈碰撞的时代。近代出版业通过自己的最终产品棗出版物,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同时也走出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窠臼,使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代时期,传统出版物渐趋衰退,国外新的出版物形态渐为国人接受,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出版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 1857年在上海创刊的教会刊物《六合丛谈》。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苏州长洲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纂辑出版的《吴医汇讲》已经是期刊。这一时期相继出版的主要刊物还有:1868年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96年创刊、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在20世纪初短短的10年中,在上海地区陆续创办的刊物达160余种。

  报纸在中国大量出版发行,也是近代出版的一大特点。报纸作为一种国外传入的新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以及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一批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文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 (1872,上海)、《时报》(1886,天津)、《字林汉报》(1893,汉口)、《闽报》(1897,福州)、《顺天时报》(1901,北京)、《协和报》(1901,上海)《盛京时报》(1906,奉天)、《全闽新报》(1908,厦门)、《芝罘日报》(芝罘)、《岭南新报》(广州)、《燕都报》(北京)、《关东报》(旅顺)、《盛京报》(沈阳),等等。其中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申报》馆在办报的同时,还出版大量图书,其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内容包括小说、艺术作品、尺牍等。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图书出版方面,除了注重出版维新派、革命派著作及各类翻译著作外(详见下文),教科书渐次成为一大支柱。20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新式学校的兴起,社会对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藻文书局、广智书局、乐群书局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教科书,以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其中尤以南洋公学、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最具影响。教科书从诞生起,就成为各出版机构经营的重点,其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出版机构的盛衰。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业务中,能适时跟随局势的发展,于1904年即推出《最新教科书》。该教科书分初小、高小和中学三类,由张元济、杜亚泉、庄俞、黄英等人撰写,推出后广受欢迎。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的教科书体例后为清学部认可,并被纳入学部颁布的初、高小暂用教科书目与中学暂用书目。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学校首选的教材。

  第3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4: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国家对新闻出版行业的领导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社长(总经理)和总编辑(均包括副职,下同),期刊社主编,新华书店省、地(市)、县市店经理(含外文书店、古旧书店以及总发行单位经理),省管书刊印刷企业厂长(经理),音像复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均须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上述各种单位领导人员(下文统称“单位领导”),无论是在职的还是拟任职的,都要在当年内或任职后半年内按规定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组织或指定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应的岗位培训班,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各个岗位的规范内容和培训要求,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规定。

  《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加盖印章,分别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指定的培训机构颁发,在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有效。该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持证人要在有效期满后的第一年内再参加培训,重新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人调离原单位但不改变任职岗位性质的,其证书继续有效。脱离原岗位工作并改变岗位性质不超过三年的,回原岗位工作时其证书要经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核验方可有效;改变岗位性质时间超过三年的,其证书自行失效。

  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列入出版单位年检内容,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年检主管机关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或暂缓登记。被警告或暂缓登记的出版单位,要在年检主管机关规定的时间内使持证上岗率达到要求。

  对出版单位和部分符合规定的印刷复制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以及新华书店门市部主任等,也有持证上岗的要求,并由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在条件具备时,参照社长、总编辑等领导岗位的持证上岗办法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各个岗位的规范内容和培训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第4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5: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及其要求;

  国家在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机构和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建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是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出版单位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出版(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持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该制度对于各种人员的职业资格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1.凡新进人出版单位担任社长、总编辑或主编(均含副职)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下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无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者,应当在到任后的两年内通过中级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能继续担任出版单位的上述领导职务。

  2.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 (含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才可担任责任编辑(或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

  3.凡新参加工作并进入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毕业生,应当在进人出版单位后的下一年度内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4.新调入出版单位的在职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在调人后的下一年度内,通过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能从事相应的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5.2002年6月之前已在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应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在自该年起的五年内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在这五年内经过培训仍不能通过相应级别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不得继续在原岗位上聘用,出版单位要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5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涵义;

  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是出版社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读者的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由经营和管理两个部分组成。经营,是指出版社按照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工作方针,进行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确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等,以取得效益的活动。管理,是指为完成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益所进行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活动。

  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既有一般企业的共同性,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既应富有经营活力,又必须保证正确导向,尤其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仅从编辑、校对、技术编辑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所应该知道的角度,简要讲述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因为图书出版是我国绝大多数出版社的主要业务内容,所以本章所述的出版社经营管理,大多是就图书出版社而言,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对其他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也大致上适用。

  第6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4: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单位和个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指增值税征税范围以外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现行营业税的税率,区分不同行业和经营业务分成几档。出版社需要缴纳营业税的项目,主要是书刊销售之外与出版活动相关的一些业务收入,如著作权贸易收入、广告收入、管理费收入、出租房产收入等,税率通常为5%。营业税属于价内税,以这些业务收入的总额为税基计征,计算公式为:

  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第7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5:所得税;

  所得税是国家对法人或自然人的法定所得所征收的税,又可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

  1.企业所得税。税率通常为33%,以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基数计征,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为了支持出版业的发展,国家目前一般将出版社上缴的企业所得税返还给出版社主管部门用于宣传文化发展基金。

  2.个人所得税。出版社除对职工的工资薪金等所得需要依法履行扣缴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义务之外,还要对本社支出的各种稿酬、劳务费和其他所得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这里主要介绍对稿酬的个人所得税扣缴要求。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稿酬的个人所得税,按每个人从每个品种图书(或报刊发表的每篇文章)所取得的稿酬总收入计算征收。就是说,某人因某一种图书出版(或某篇文章发表)而取得的稿酬,无论是一次性获得的还是分几次获得的,都要合并累计在一起计征个人所得税。譬如,作者甲的一部著作出版后重印2次,他除了获得3万元基本稿酬外,还先后获得印数稿酬1800元、900元和600元。那么,甲从该品种图书所获得的稿酬总收入就是33300元,应按这个数额计征个人所得税。出版单位所属的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的专业记者、专业编辑在本报刊上发表文章所取得的稿酬收入,应视同工薪收入,与同月份个人工薪收入合并后计算缴纳工薪的个人所得税。

  国家规定,稿酬收入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暂减征30%的税款。一次性稿酬、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版税等稿酬总收入(指按每个品种图书或报刊发表的每篇文章计算的稿酬总收入),都按这一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计算方式有两种:

  (1)若个人稿酬总收入不超过4000元,扣除800元的免税额后,按20%的税率计征,并减征税款30%,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800)×20%×(1-30%)

  例如,某作者在一部辞书中撰写了部分条目,可得到3000元一次性稿酬,出版社在实际支付时须代为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800)×20%×(1-30%)=308(元)

  (2)若个人稿酬总收入超过4000元(含4000元),扣除20%的免税额后,按20%的税率计征,并减征税款30%,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1-20%)×20%×(1-30%)

  例如,某作者因一部小说出版而可得到10000元一次性稿酬,出版社在实际支付时须代为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0000×(1-20%)×20%×(1-30%)=1120(元)

  第8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1:需求差别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也称“市场细分定价法”,是根据需求差异及紧迫程度的不同,为同一种出版物制定两种或更多种价格。这些价格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出版物需求弹性的差异,但并不反映成本上的差异。需求差别定价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出版物印次为基础的差别定价。这是为同一种出版物的不同印次(或复制批次)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但是定价上的差别并不与成本成比例。

  2.以地域为基础的差别定价。如果同一种出版物在不同地域的市场上存在不同的需求强度,那么就可以定出不同的价格。

  3.以时间为基础的差别定价。当对出版物的需求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变化时,同一种出版物可在不同的时间里定不同的价格。

  采用需求差别定价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市场能够细分,能明确区分需求的差异。二是在价格上获得优惠的那些机构或个人,没有转手销售给未得到优惠者的机会。三是不会因销售价格的不同而引起读者不满,进而失去读者。

  第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3:著作权贸易的基本概念;

  1.著作权贸易的含义。著作权贸易又称“版权贸易”,涉及以著作权为标的的所有贸易活动。但是,根据我国出版工作实践的需要,本书中说的著作权贸易,专指著作权对外贸易,即我国出版单位与海外出版机构或著作权人,就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或许可使用所进行的交易活动。根据“一国两制”原则,我国大陆地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同,本书中所述关于著作权贸易的一些规定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出版单位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出版机构或著作权人所进行的涉及著作权的交易活动。

  从著作权的基本概念可知,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不能“买卖”转移;能够进行“贸易”而发生转移的只能是财产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著作权贸易”这一术语的文字表达是不太确切和不够严谨的,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2.著作权贸易的特点。著作权贸易是一种以无形的知识产权为贸易客体的特殊的贸易行为,因此除了遵循对外贸易的一般准则外,与普通商品贸易相比,还具有下述特点:

  (1)贸易客体不同。普通商品贸易的客体是有形的商品,而著作权贸易的客体是无形的,是著作权中的某项权利。著作财产权依据使用作品的方式不同可以拆分成相应的专项权利(例如出版权、翻译权、发行权、重印权、改编权等),并且还可以按语种、按地区进一步拆分(如中国大陆地区的中文翻译出版发行权等)。出版领域的著作权贸易所经常涉及的,是翻译权和重印权。

  (2)贸易方式不同。普通商品贸易是实物(有形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通过有关商品的购买、运输和交割即可完成贸易。购买方则通过将该商品整体转让给第三方或自行零售而实现利润。著作权贸易是无形的知识产权的转移,还因贸易客体的不同(即发生转移的是著作权中财产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有转让和许可使用等不同贸易方式,并且一般都有约定期限。就非专有许可使用而言(如图片资料的分别授权使用),同一客体(使用权)还可以同时“卖”给许多买家。著作权贸易一般由合同约定是否允许买家向第三方再次转让或转授有关权利,买家在获得有关权利后必须进行相应的编辑、制作等工作,生产出相应出版物并销售后才能实现贸易利润。

  (3)支付方式不同。普通商品贸易中,货物的买卖价格是固定的,通常货物交割后便要付清货款,银货两讫。著作权贸易中虽也可以一次性付清约定的固定金额,但更多的是以版税方式支付,“卖”方的收入与“买”方的出版经营效果相关。

  3.国际著作权贸易的法律前提。贸易客体(即依据输出国法律获得的作品著作权)在输入国也能依法得到承认和有效保护,或者说著作权能得到国际保护,这是开展国际著作权贸易的法律前提。

  著作权国际保护主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协定的双方或公约的各方,要依据本国法律给予相关各方的国民与本国国民同等的著作权保护。

  (2)最低保护原则。在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范围、程度和期限方面,国际公约缔约各国都必须达到公约规定的最低保护标准。

  (3)独立保护原则。又称形式上的互惠原则。由于各缔约国立法不同,著作权保护水平不一,只要求各缔约国按本国立法规定给予相关各方的国民著作权保护,而不要求保护水平相等。

  ☆☆考点45:著作权贸易与书刊对外贸易、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别;

  1.与书刊对外贸易的区别。书刊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以图书、期刊的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出版贸易活动,贸易的客体是有形的书刊商品,实际上与一般商品的对外贸易相同。而著作权贸易的客体是无形的知识产权,这是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因而,前述一般商品贸易与著作权贸易的区别,在这里亦有同样体现。

  2.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别。对外合作出版,是指我国出版单位同海外出版单位共同确定作品的选题,共享作品著作权,共同或按约定分工合作进行有关书刊的编辑、印制和发行,共同或按约定分别投资,共担风险,分享利益。对外合作出版与著作权贸易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仅仅发生著作权转移,具体的编辑出版工作、相应的生产投资与经营等,卖出方均不涉及,而全部由买人方承担。

  ☆☆考点46:西方出版业的相应经营活动;

  我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进行著作权贸易较多,因此,必须了解西方出版业类似经营活动的概念。

  现代著作权概念起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解放,欧美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著作权是“天赋人权”,是不能“买卖”的,因此一般不采用“著作权贸易”这一说法,尽管在实践中还是采用“贸易”的形式来实现著作权的转移。西方国家出版业一般把本国出版机构与国外出版机构的这类合作活动分为三类:

  1.直接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这是通过签订合同有条件地(包括付费)从国外出版机构获得某一作品的部分著作财产权或其使用权,或反向有偿输出。这种合作形式比较常见。

  2.合作出版(co-publishing)。这是先由一家出版社提出选题并组织编辑成稿,并通过推销在国外其他出版社的参与下才开始印刷或复制生产,同时推出不同版本。采用这种合作形式的,往往是制作费用昂贵的具有大量彩色图稿的大型出版物。通过合作既可获得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收入来增加投资收益,又可通过多种版本共同印刷降低彩印成本,控制定价,促进发行。这种合作形式很常见。例如,英国DK出版公司以出版精美的实用类图册闻名于世,通常都是在基本完成编辑工作后寻找海外合作者,共同印制推出多种版本。

  3.联合出版(joint-publishing)。也称“合资出版”,即一个出版机构同其他出版机构合资,共担风险,分享利润。这种合作可以是按约定比例分担所有成本并分享利润,也可以是按约定分别承担项目不同部分或不同阶段的成本并分享相应比例的利润。

  必须指出,西方出版业所谓的“合作出版”,不同于我国的“合作出版”概念,而相当于我国的带有印制合作条件的著作权贸易;西方出版业所谓的“联合出版”,则有点类似我国的分担不同阶段成本的“对外合作出版”。

  ☆☆考点47:出版社的著作权贸易经营及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世界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现代出版业也出现了世界大市场和跨国经营。因而,著作权贸易已成为出版社经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发达国家的出版机构都从选题策划环节起就开始考虑著作权贸易,将本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本语种版本与其他语种版本,平装本、精装本与读书俱乐部版本,纸质出版物与其他载体形式(如光盘等)的出版物结合在一起统一策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合理配置选题资源和著作权资源,获得最大效益。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约翰·布洛克曼公司策划了一套《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为了保证科普图书也有较好经济效益,该公司把著作权贸易放在策划运作的首位。选题的系列策划刚有个初稿就开始世界范围的推销。第一种选题写作完成前,就同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社分别签订了著作权贸易合同,约定同时推出二十多种文字的版本。近年来期刊出版商也开始分割出售期刊文章和图稿的使用权。国外不少大企业还成立了自己的著作权代理公司,如荷兰VNU集团成立了自己的著作权代理公司VNU Syndication。国外不少大出版集团已把进人中国市场列入重要发展战略之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出版业正在发展中,尚未完全进人国际大市场,尚未实现跨国经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认识到将著作权贸易纳入出版社经营范围的重要性,从选题策划起就开始考虑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运作,贸易对象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广泛。著作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出版社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不过目前还是引进作品居多,输出作品较少。

  经营著作权贸易应从世界大市场着眼,从选题策划着手,以尽可能利用出版资源,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经营著作权贸易,策划引进选题或推出海外版本,通常都应选择本出版社专业范围内的优势学科开展,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经营著作权贸易,需要从引进选题和输出选题两个方面考虑。

  1.对引进选题的考虑。在进行引进选题规划和策划时应注意考虑如下问题:

  (1)选题的文化价值,如科技著作的学术前沿价值,文艺图书的文化积累价值等。为此,要通过对同类作品的比较筛选,尽可能引进真正的人类文化精品。

  (2)原作品作者的知名度和原作品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作品的价值,而且是预测该作品引进出版后的国内市场状况的重要参考数据。

  (3)原作品的出版时间早晚,可作为判断其内容新旧的参考,也可作为判断该版本是否值得引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了解该作品近期是否将有新版本推出。对于版本过老的作品和作者去世己久的作品,还要考虑其著作权是否会在近期进入公有领域。

  (4)对我国市场的预测和对引进出版的经济预算,是出版社为了保证引进出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必须做的工作。

  2.对输出选题的考虑。出版社进行选题规划和选题策划时,应注意这些选题是否有可能进行输出性的著作权贸易。目前情况下具有较大输出可能性的,是中国居于领先地位的一些科技领域的专著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中医药)的著作。对于制作投人较大的传统文化画册,尤应注意考虑如何输出选题。对于有输出可能性的选题,在组稿中应注意兼顾海外市场对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要求。其他出版物的引进或输出,大致上与图书相似。

  第10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3:中国印刷术向域外的传播;

  中国雕版印刷术诞生不久,就随着文化交流很快传入朝鲜与日本。后来,朝鲜的铜活字印刷颇为有名。印刷术的西传,则因中西交通不便而受影响。西方一些人认为,中国有意保守造纸与印刷的技术秘密,因此不能顺利西传,此说并无事实依据。根据埃及19世纪发现的数十张印刷品推测,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地区的时间,有可能是在十一二世纪,至迟不会晚于1350年。欧洲到14世纪末年才出现少量雕版印刷,西方学者推测是从阿拉伯地区传过去的。中国印刷术(不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西传的重要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今新疆地区。跋涉于丝绸之路的商贩与传教士,以及蒙古人的西征,都有可能把维吾尔文的活字印刷技术带到欧洲。

  在中国印刷术影响之下,德国人约翰·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一译“约翰·谷腾堡”)约在1445年发明铅活字印刷,比中国毕昇发明泥活字晚了约四百年。谷登堡的发明富有独创性。他使用铅活字与油墨,通过压印而不是刷印印刷,并且发明了木制印刷机,从而开创了近现代机械印刷的新纪元。当时欧洲虽有纸张生产,然而质量与产量都不敷需要。据说,谷登堡用羊皮纸印一部《圣经》,需羊皮三百多张。因此美国印刷史学者卡特说:“如果没有一种比较价廉可供印刷的纸张,印刷的发明就可能会中途流产。”又说,在这方面的“首席伟大人物”是中国的蔡伦,“蔡伦与谷腾堡在精神上是父子的关系”。[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吴泽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77页、203页]

  第11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2: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年度出版计划是出版社准备在某一年度安排出版的产品计划,有时也称“年度选题计划”。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要求: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应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社应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再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要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

  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是出版行政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这一制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出版活动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根据规定,出版社未将年度出版计划上报备案或在出版物出版后再补报计划,都将受到行政处罚。

  第12题

  试题答案:B

  第13题

  试题答案:B

  第14题

  试题答案:B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2: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随着商品的出售就实现了价值。价值中的必要劳动部分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剩余劳动部分转化为利润(含有税金)即经济效益,而这些产品的消费过程就是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存在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或者只有经济效益而无社会效益的现象,即一般不存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对抗。

  出版物与此不同。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对立或对抗。能赚钱的好书,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不能赚钱或亏本的好书,虽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却不能取得经济效益;能赚钱的坏书,虽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却不能产生社会效益。两者是对立或对抗的。由此可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工农业产品的一个特殊性。

  如果出版物生产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使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势必导致坏书泛滥,有害于社会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而用损害社会劳动力的方法来谋取眼前的经济效益,最终将丧失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正确处理这对矛盾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想了解更多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网的资讯,请访问: 福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本文来源:https://cbzg.liuxue86.com/a/3702369.html
延伸阅读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相信大家都在积极的备考中,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础知识点:书籍刊印资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初级出版专业资
2019-09-29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相信大家都在积极的备考中,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础知识点:书刊印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
2019-09-29
正处在备考期的你,准备好了吗?小编这里提供了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可供你参考,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网,请关注!小编衷心的祝愿您,祝您考试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哦!中级出版专业资
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