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章节习题答案八

【 liuxue86.com -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

  【参考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BCE

  考点:

  ☆☆☆☆☆考点2:出版物的种类;

  根据事物的总体特征作出的分类,通常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对于出版物,当然也可以根据它们在载体、内容、表现形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总体特征而将之分成不同的种类。现在一般认为,根据总体特征来划分的出版物种类,就是以上所说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通常是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方式复制后发行的,所以往往又把它们合称为“纸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以区别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促成出版物种类的新陈代谢。所以,这六大类出版物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出现的。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期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与此同时,以前我们曾看到过的缩微出版物,现在却不见了踪影。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除了按总体特征作的出版物基本分类外,还常常从其内容所属学科的角度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每一大类出版物再作分类。下表列出了按学科对出版物进行分类的基本学科类别和一些常用二级学科类别及它们的代码。

  对出版物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譬如,按照知识层次结构的不同,出版物可以分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等;按内容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出版物可以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从发行范围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只限国内发行的出版物、仅在内部发行的出版物等。

  第2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15:出版业的构成;

  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制作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等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职能,又共同直接或间接地为出版物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1.出版单位

  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机构等。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上述各种出版单位中,报社和非独立的报纸编辑部通常归属新闻业。这里主要介绍作为出版业构成部分的出版社、期刊社等出版单位。

  (1)出版社是以出版图书或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或互联网出版物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它们有一定的专业分工,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和风格追求,制订出版计划,出版各种相应种类的出版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社总数大大增加。

  出版各种出版物的出版社,名称可能各异(如有称为“印书馆”、“书局”、“公司”的),并且根据出版物种类的不同而在具体的业务活动方面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们还是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各种出版社大体上都按照出版物生产的特点而设立与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物质生产过程和商业流通过程相关的编辑、校对、信息资料、制作(出版)、发行等业务部门。编辑部门内又往往按专业分工设立各种编辑室(部、科),其中包括兼任出版物外部装帧或包装设计的美术编辑室。

  编辑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达到合格质量或再予以提高,所以编辑工作历来是出版单位工作的中心环节。校对部门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对于保证出版物的文字、格式和内容质量也有重要作用。信息资料部门向编辑部门提供必要的文献参考材料,辅助编辑人员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的质量。制作部门(出版科)根据各种出版物的生产特点对精神生产结果作一定的技术处理,使之具备可以转入物质生产过程的条件,并联系、委托、监督印刷复制单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物质生产。发行部门作为出版物进入商品流通过程的起始端口,负责促进出版物在社会上顺利流通并实现价值;一般承担总发行的职责,也少量从事直接面向读者的零售业务。

  (2)期刊社是以出版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期刊社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期刊社可以有协办单位,可以允许协办单位参与期刊的经营管理、广告经营业务,但不得允许协办单位参与期刊的编辑出版业务。

  期刊社的内部机构设置,按期刊的性质、类型、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与出版社大同小异,都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编辑、校对、整体设计工作,并有一定的专业人员从事委托印制、监督印制质量和发行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广告经营对期刊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期刊社一般都设有这方面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有些期刊社还设有专门负责采访工作的采编机构或人员。

  期刊社的编辑出版部门与期刊的主办单位(或主要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登记机关必须位于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内。期刊社可以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记者站、办事处、联络处等派出机构或者分支机构,但是必须事先得到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并接受当地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

  3.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是从属于法人的出版单位。常有一些法人(包括出版社)出版期刊而不设立期刊社,只设立期刊编辑部作为其从属部门。这类期刊编辑部虽不是独立实体,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也被视为出版单位。这类出版单位虽然在内部机构设置方面与期刊社基本相似(但一般规模较小,且工作人员常兼顾承担几种职责),但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主办单位承担,因而与作为独立法人的期刊社有所区别。譬如,某图书出版社为出版期刊而设立了期刊编辑部,该编辑部虽然被视为出版单位,但其财产属于出版社所有,有关的财务活动、人事安排等也都要由出版社决定,编辑部不能单独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除了出版期刊之外的各种经营活动。如果发生各种民事纠纷,须由出版社作为当事人出面解决,编辑部无权自行解决。

  上述各种出版单位的设立,都要经过审批(详见本书第三章第二节)。出版单位要把自己的名称标明在所出版的出版物上,以表明出版单位享有合法的出版权,并对该出版物承担相应的责任。

  2.印刷复制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是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包括印刷厂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工厂等。它们接受出版单位的委托,根据出版单位提供的原稿(原版盘、原版带等),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生产工具,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

  印刷厂的主要经营业务,是完成图书和期刊的排版、印刷、装订等工作。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复制工厂的主要经营业务,是翻录制作磁带工作母带、光盘的翻录母盘和压模盘并批量复制商品磁带、商品光盘等。

  印刷、复制出版物的单位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工程技术要求,因此它们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动。

  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印刷、复制业务。

  3.发行单位

  发行单位是用商品流通方式将出版物向社会传播并销售给读者的专职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和零售单位,但承担本版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的出版单位不在其内。

  总发行单位和批发单位有时也可兼营零售业务,而零售单位只能经营零售。发行单位内部一般都设有订货、进货、仓储、推销、发货、信息管理、财会等业务部门或专职人员。

  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发行业务。

  4.制作单位

  制作单位是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母版”的专门单位。

  图书、期刊等纸质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根据出版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按照原稿进行排版、改样,最终输出可供晒制印版的排版胶片(或计算机排版文件)。在许多纸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制作工作一般都是委托印刷工厂完成的,独立的纸质出版物制作单位数量不很多,主要是一些不承担印刷业务的专职排版公司。

  音像制品的制作单位,根据音像制品总体设计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设备将音频、视频信号节目录制在录音带和录像带上,再通过剪辑、合成等手段制成原版带或原版盘,供复制工厂据以翻制工作母带、工作母盘。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根据电子出版物总体设计的要求,主要使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作必要的处理后,集成为原版盘,供复制工厂据以翻制翻录母盘以及压模盘。

  互联网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使用专门的制作工具软件,将作品制作成特定格式的计算机压缩文件。

  根据国家规定,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未取得许可者不得从事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获得国家许可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相应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审定出版,也可以接受出版单位的委托制作相应的出版物原版带、原版盘。

  从各种出版物制作单位的上述业务内容来看,制作单位实际上是印刷工厂或者出版单位制作部门(出版科)一部分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产物。

  5.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出版专业教育单位,是专门培养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等方面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包括进行全日制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主要进行业余继续教育的各种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

  出版专业科研单位是专门进行出版科学研究的单位,包括对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各种研究所。

  出版工作者协会和编辑学会等社会团体,在推进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研究和组织相应学术交流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有的也兼有出版专业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

  第3题

  试题答案:ACDE

  考点:

  ☆☆☆☆☆考点26:新技术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层出不穷的新的科学技术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出版业,推动其发展。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十分深刻的一场技术革命,对出版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各种新技术尤其是新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出版业的各个部门和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1987年,世界上第一张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问世。此后,只经过短短五六年时间,我国出版界就已普遍采用激光照排系统,迅速实现了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技术改造,使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胶版印刷、联动装订、直接彩印等技术的普遍采用,中国印刷术发生了又一次革命,从而使我国出版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2.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

  各种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孕育了出版物的新类型。过去,出版业只生产以印刷方式复制的图书、期刊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现在,采用其他方式复制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非纸质出版物,品种和生产数量都日益增多,已经与纸质出版物平行发展;而互联网出版物的出现,更使出版业登上了一个现代化新台阶。这些利用新颖载体、采用独特复制方式的出版物,聚音、字、像于一体,汇采、传、受于一线,变静态为动态,改单向为交互,具有信息容量大而占用物理空间小以及检索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对纸质出版物逐渐形成挑战。

  3.出版业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新技术促进了新型出版物的飞速发展,也导致出版业的结构组成发生重大变化。以往一提起“出版单位”,人们想到的就是图书出版社、期刊社等从事纸质出版物生产的机构,而目前在我国出版业中,从事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生产的出版单位,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涉足互联网出版的单位也在日益增多。相应地,从事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单位,也有了很大变化。

  新颖的信息技术为出版工作者提供了获取、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优质工具,也大大加强了编辑、复制、发行各个阶段的紧密联结。只要打开计算机,出版物的哪些品种在进行稿件加工整理,哪些品种在印刷、复制,哪些品种在销售,都了如指掌。出版单位经营者和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可靠的情况和数据,工作效率自然大大提高。毫无疑问,这对于加强出版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大大缩小了地区、国家之间的距离。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出版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出版业的天地空前开阔。努力使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面向世界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发展取向。

  4.编辑、复制、发行的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

  过去,编辑只靠纸和笔、通过写信和跑腿开展工作,活动的圈子很小,工作局限性很大。现在,只要编辑人员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来源就无比丰富,获取信息也十分便捷。在计算机上建起各种数据库,可以随时用来分析各种信息。编辑与作者联网,可以随时相互联系,进行选题的策划,开展组稿活动;就是修改加工稿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同作者商量。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作品的加工和书刊的装帧设计等,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速度快、效果好。这一切显然都能大大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过去,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过长的出版周期常常成为束缚出版业发展的难题。现在,印刷行业已逐步实现数字化,印制过程大大简便。数字化直接制版技术,可以不需胶片和晒版而直接制作出印版并上机印刷。数字化印刷技术可把经过计算机设计的作品直接输出到印刷机上,进行批量印刷。磁带高速复制技术明显地加快了音像制品的生产速度。光盘复制生产联动机能使塑料颗粒瞬间变成出版物成品。网络出版更能适应各种读者的不同需要,随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过去,发行工作全靠现场交易,无论是看样订货还是销售,发行人员都必须亲临现场,因而发行的范围和效率都很有限。现在,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联机发行,可以使发行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行信息数据库能够使各地的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及时把握发行动态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控制进行的存货调节管理,使得出版物的发行有可能始终保持合理库存。通过在版书目数据信息库,可以及时根据销售情况选择进货,并为读者提供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更使出版物的发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发行工作的变革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4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28:书号、刊号与版号的概念;

  1.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识别代码的国家之一。1956年2月,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颁发《全国图书统一书号方案》,并付诸实施。1986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国家标准局颁布了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5795-1986),并规定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标准书号原由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ng--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作为中国标准书号。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不同长度的4段,分别表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非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书号,其中的出版社号均为6位数。

  2.刊号是主要用于报纸和期刊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所谓“刊号”,是“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因其曾称“中国标准刊号”。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规定,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主体。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2段,每段4位,前面冠以ISSN作为标志符。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地区号,后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可按国家规定申领刊号。(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八章“期刊出版”。)

  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后4位数为9000~9999。

  3.版号是用于音像制品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所谓“版号”,是“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习称。按照国家标准《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GB/T13396-1992)规定,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是主体,可以独立使用。一个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分为5段的12个字符组成,前面冠以ISRC作为标准符。(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九章“音像制品出版”。)

  第5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7:目标管理制;

  目标管理制是出版社以组织制订和实现工作目标为内容的管理制度。它将全社任务量化为一定的指标体系,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它的特点是使所有的部门和岗位都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目标责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包括:确定目标管理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预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建立目标项目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目标管理的实施;对目标实施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相应地予以奖惩。目标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及其分解,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结合出版社的内外实际条件,组织员工参与制订;指标要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目标管理的实施期限,一般以任务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周期可以为一年,也可以为三五年不等。

  目标管理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出版社做法也各不相同。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种层次:

  1.以个人或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目标管理,是对全社目标管理的进一步细化,主要在编辑、校对、技术编辑、发行人员中采用。它按照目标和任务、责任和权利确定个人或项目小组的目标管理要求,设定的目标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有一定激励力度。编辑部门一般实行以项目为单元或以策划小组为单元乃至以编辑个人为单元的目标管理制度;校对部门一般实行以个人为单元的数量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制作部门(出版科)实行责任技术编辑制度;发行部门实行发行员分片包干制度等。必须指出,对编辑部门个人实行目标管理,要始终强调把社会效益和出版社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防止只与利润挂钩的“个人承包”。

  2.以部门为单位的目标管理,主要在编辑、校对、制作(出版)、发行部门实行。对编辑部门的目标管理要注意与编辑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特点相结合。编辑部门的量化目标主要由数量和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部分组成。数量指发稿和出书的品种数、字数及完成的时限。质量指全年发稿的结构比例,重点书或畅销书的比例,发稿的“齐、清、定”要求,书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语言文字规范性等方面的要求。社会效益依据出版物的质量、社会评价、读者反映、获奖情况来评定。经济效益一般是指销售收入或完成利润的指标,也可以设定图书的平均印数等指标。编辑部门的目标管理设定,要考虑到各个编辑部门的学科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的差别;要坚持“三审制”,选题的决策权和稿件的终审权不能下放。校对部门的目标管理一般按照校对工作的数量、质量 (包括校正校样上的排版错误和发现原稿中的差错)以及保证重点书稿的出书时间等设定指标。制作部门(出版科)的目标管理一般按照图书印制的数量(品种数、字数、印数、纸张等材料用量)、质量、成本和周期指标设定,同时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列入指标体系。发行部门的目标管理一般按照发行码洋、实现销售实洋、回笼货款及回款率、退货率、库存指标及库存周转率、发行成本和费用等指标设定。相关的思想、业务素质要求在上述三个部门的指标体系中都应得到体现。

  3.以出版社为单位的目标管理,一般由出版社的上级主管部门设定指标体系。对出版社的目标管理,目前主要实行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益”的评估考核,通过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量化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每项指标都要确定一定的分值。社会效益指标主要由办社方向、出书结构与质量、优秀图书比例、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构成;经济效益指标由销售收入、利润、成本控制、净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构成。通过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考核,实行“工效挂钩”,即两个效益与全社员工的工资总额挂钩。

  实行目标管理制,着眼于创新和效益,着眼于提高队伍素质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一切为了多出精品书和多出人才。全社上下在明确的目标下各司其职,可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推动出版社的各项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壮大。

  想了解更多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网的资讯,请访问: 浙江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本文来源:https://cbzg.liuxue86.com/a/3616952.html
延伸阅读
正处在备考期的你,准备好了吗?小编这里提供了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可供你参考,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网,请关注!小编衷心的祝愿您,祝您考试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哦!中级出版专业资
2019-01-10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相信大家都在积极的备考中,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础知识点:书籍刊印资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初级出版专业资
2019-09-29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相信大家都在积极的备考中,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础知识点:书刊印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初级出版专业资格基
2019-09-29